万亩虾塘安装区域自动气象站,建设气象服务矩阵
盛夏时节,烈日炎炎,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挑战。而在特色水产养殖领域,精准的气象服务正成为保障养殖户增产增收的 “科技利器”。在当地一处水产养殖气象服务试点,智能化的气象监测网络正为虾农们提供着全天候的精准服务。
走近虾塘边,一套白色的自动气象监测设备静静伫立,旁边的 LED 显示屏上,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气象数据与水体 PH 值、溶解氧含量等水质参数正实时滚动更新。养殖户只需轻点手机,就能随时掌握虾塘水体的各项关键指标,让养殖管理变得触手可及。
高温环境下,水体 PH 值易偏高、亚硝酸盐含量易超标,这对虾苗生长构成严重威胁。不久前,当地气象局专门发布了特色水产养殖气象服务专报,预警未来几天将出现强降雨天气,提示养殖户警惕水质恶化可能对虾类造成的双重影响。一位承包50亩虾塘的养殖户,刚投放的140万尾虾苗正处在生长关键期,他一边忙着晒塘消毒、种植茜草改善水质,一边通过手机密切关注天气动态。
“气象服务太及时了!什么时候下雨、水质会有什么变化,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,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有效预防虾类应激反应,养殖心里更有底了。” 他笑着说道。
除了在养殖基地布设区域自动气象站,实时追踪气温、降水、水温等环境指标,当地气象部门还联合养殖技术专家,针对虾类不同生长阶段量身定制气象影响预报和养殖指导方案。这套“气象 + 专家”的服务模式,已帮助养殖户成功抵御了多次极端天气的侵袭。
面对当前的持续高温,养殖专家特别强调了病害防控的重要性“虹彩病毒和诺达病毒是当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威胁,尤其是虹彩病毒,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大规模爆发。” 专家建议养殖户加强病源筛查,若检测出虾塘存在虹彩病毒,需强化水体增氧和日常管理,最大限度降低病毒爆发风险。
如今,这套气象数据监测系统已从试点区域推广到更多养殖片区,监测网络不断扩大。气象站 24 小时不间断采集温度、降雨量、气压等数据,经过气象服务平台的专业分析,转化为养殖户手机上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。曾经 “看天吃饭”的传统养殖模式,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,正变得越来越科学、越来越从容。
推荐阅读:六要素自动气象站,填补气象观测盲区,提供精细的气象服务